2025年9月24日下午,第四场“知行文库”系列学术讲座在图书馆弘毅厅如期拉开帷幕。来自经济学院的吕明元教授为师生奉献了一场主题为“毕业论文写作中的科研创新问题”的精彩讲座。讲座吸引了众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吕教授从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整理、研究的创新点、参考文献和不合格毕业论文的特征五大部分为听众深入浅出地破解了从选题到成稿的全论文写作流程。他给出了许多实用建议:选题宜小不宜大,需通过添加限定词精准聚焦;选题应与导师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形成学术传承;要敏锐捕捉本专业新词、热词,体现学术前沿性;更要扎根国内现实问题,回应时代需求。在文献综述写作方面,他特别强调需围绕“问题链”整合前人观点,避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罗列。关于文献引用,他建议优先阅读近三年高影响力论文,从中遴选3—5篇代表性文献,通过追溯其参考文献体系构建自己的文献网络。
互动环节中,多位学生就具体写作困惑踊跃提问。有同学询问“如何平衡学术空白与文献支撑”,吕教授建议要在二者中寻找平衡点。针对“文献综述中如何处理不同学术观点”的提问,他提出“描述—评论—总结”的三步法,即在梳理争议焦点后提炼共识,最终指向研究空白。讲座尾声,吕教授以“科研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学术沃土的幼苗”作结。参与学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厘清了论文写作的底层逻辑,更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论工具箱”。
讲座结束后,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赵树从为吕教授颁发了捐赠证书。这份镌刻着“知行合一”精神的证书,既是对吕教授三十年深耕学术、无私分享的致敬,更象征着学术传承的薪火相续。正如赵书记所言:“吕教授的讲座不仅传授方法,更传递了学者的责任和情怀。”

展望未来,“知行文库”系列学术讲座的精彩之旅仍在继续。十月份来自艺术学院的姜丽娟教授将带来“潮流文创品解码:从茶饮盲盒到Labubu”的专题讲座。届时,姜教授将通过案例拆解带领听众深入剖析当下消费符号背后的文化逻辑与情感共鸣。这场跨越学科边界的讲座不仅将展现文创产业的创新路径,更将揭示如何通过“小物件”折射“大时代”,让学术研究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
文字 | 张海游
排版 | 张倩
校对 | 吴凤玉 史永胜
初审 | 张倩
复审 | 赵霞琦
终审 | 赵树从